系統(system)可被簡單地定義為:有邏輯性、系統性的調整,必須經過有意義的處理,以一種計劃性的轉換過程,接受輸入並產生輸出,共同運作以達成共同目標。組織中需要用來作決策、控制作業、分析問題與創造新產品或服務等資訊,係由資訊系統中的三個活動所產生,他們是輸入、處理、輸出。此外,系統還要能回饋進行修正,比如:我們面對問題,除了直觀的去解決之外,中間遇到問題也是會調整。人面對問題都會調整了,更何況系統?

系統具備下列三種基本功能

輸入(input):包括取得並組合供應給系統處理的資料。例如,在工廠管理上,原料、人力、能源、數據與工作時數都須事先輸入,好幫助排班者協助排定時程,以方便提供後續作業處理。

處理(procesing):是指將輸入轉換為輸出的過程。所有的輸入都需要透過處理產生下一階段的輸出。例如:人體的呼吸過程是透過肺部的運作進行空氣交換,肺部的一連串幫助呼吸的運作就是所謂的處理。

輸出(output):是指將處理過的產出送出。只要是製造的產品、業者所提供的服務,或已經處理好的資訊,都會被交付出去。

加上回饋控制兩個元素之後,系統的概念將更清晰,也就是系統必須要具備自我監控與自我調整的能力。我們人體也是依據這種方法在運行。

回饋(feedback):是攸關系統績效表現的資料。例如,銷售額的資料對業務經理而言是一種回饋。業務經理可以透過這回饋思考該如何調整行銷策略。所以,這些回饋會用來幫助我們判定這系統達成目標的狀況。

控制(Control):控制功能接著對系統的輸入與處理元件作出必要的調整,以產生適當的輸出。例如,業務經理在接收業績數字的回饋後,所需要採取行動重整旗下業務人員的銷售區域那就是一種控制。

圖2-1-1  系統概念

圖2-1-2把資訊系統比喻成人體的消化系統,食物經過分解轉變為能量

圖2-1-2則呈現了如果系統套用到消化也是一樣的道理。所吃下的食物經過處理轉換為能量。這就是消化系統的運作方式。

電腦資訊系統(computer-based information system)

「資訊系統」則是由「系統」加上資料(輸入的內容)資訊(輸出的內容)以及人員所組合而成的。換言之,透過人員去進行資料與資訊的轉換處理才是資訊系統的核心。從技術上面來看,資訊系統也可被定義為包含相互關聯的一組收集(或擷取)、處理、存取及散播資訊的單元,以便讓協助組織內部的決策與控制。資訊系統除了可以支援決策制定、協調與控制之外,甚至還可以協助管理階層的人與工作人員分析問題、檢視複雜目標與創造新產品。資訊系統中包含組織內部以及企業周遭重要的人、地和事物等相關的資訊。

「電腦資訊系統」則是更近一步將「資訊系統」加入電腦相關的軟硬體就是了。所以「電腦資訊系統」是用來描述透過電腦與資訊系統各元件進行互動。換句換說是用一組互動元件透過電腦來產生資訊。

所以,所有的電腦資訊系統都可以說是資訊系統。如:「企業電腦資訊系統」就是一個用來滿足企業所提出的需求的存在,且可以將資料與資訊進行轉換與回饋的一種以電腦為主體進行建置的系統。這些要素透過互動的方式協助企業在管理上的決策需求和解決使用者的問題。企業內的人可以使用這套系統,透過各種實體設備(硬體)、程序與指令來處理資料並可透過企業內外通訊網路來互通有無。如:企業內部所使用的資訊系統傳統上是指交易處理系統(Transaction System)。而因為企業的存在勢必就會對外接觸,就現代企業而言,不管是廠商政府組織(Business-to-Government,B2G)、廠商對廠商(Business-to-Business,B2B)或者廠商對消費者(Business-to-Consumer,B2C)的交易多透過企業電腦資訊系統進行處理。

管理資訊系統(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根據Sherman Blumenthal對資訊所提出的定義為:「資訊是透過紀錄、分類、組織、關聯、與解釋的資料,然而依照某一些觀點來說,是具備有意義。」。換言之,同本書所言,資料是看不懂(對觀看的人無意義),資訊則是看得懂的(有意義),是一致的。亦即,我們可以很容易理解所謂管理資訊系統就是在管理企業內外資料與資訊的系統。所以管理資訊系統應該定義如以下:「企業利用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針對營運活動作業、程序和管理的資料和資訊進行整合運用。而這樣的整合運用會影響企業績效;並要能以有效提升企業利潤營收作為目的而存在。」

因應企業需要有效提升利潤,資訊系統的開發與使用是MIS另一個定義,在這裡我們提到的開發,說明的是針對企業內所需而進行系統的開發、維護和調整。資訊系統並不會平白無故出現,而是需要時間及人力去建立。建立起來的系統不去管他那可能隨著時間演進,會出現與系統不相容的bug(臭蟲,也就是程式的錯誤),或者無法在新的平台上運作的可能,所以資訊系統也要被定時維護與調整。最後,MIS最終目的就是協助組織運行他們的策略已達成企業獲利的目的。畢竟組織的事情都是員工處理(如進貨、銷貨、設計、行銷、會計等),所以資訊系統就是在幫助那些在組織裡工作的員工們達成組織的策略目標(也就是終極目標:獲利)而存在。不管資訊系統被應用在組織中的哪一個領域,都具有三種角色:

  • 協助企業流程與營運。
  • 協助員工與管理者作決策。
  • 協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的策略。

換言之,資訊系統就是要能隨時隨地都被用來支援組織流程與運作,並幫助組織決策制定或創造競爭優勢。

管理資訊系統演進

在1960年代之前,大部分管理資訊系統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負責較簡單的交易處理、保存紀錄、會計等電子資料處理(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EDP)。當管理資訊系統的概念產生,資訊系統的角色開始越來越多樣化。管理資訊系統著重於提供管理階層預先設計的管理報告,以滿足管理者作決策時的資訊需求。

1970年代之後,管理資訊系統預先設定的報表資訊,已經沒有辦法滿足管理者的需求,決策支援系統(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的概念因此誕生。決策支援系統是以各種互動式介面為基礎,協助決策者使用資料和模式來解決非結構化的問題。此外,決策支援系統也可以依照現實世界中所出現的問題來修改功能,以適配管理者的獨特決策風格。

1980年代起,資訊系統的新角色開始越來越多。首先,因為電腦的處理能力提升、可執行的應用軟體問世以及快速發展的電信通訊網路,催生了終端使用者自建電腦系統的現象。也就是電腦使用者可以自行透過計算設備來協助自身工作所需的運算,而不必等待資訊部門的協助。其次,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xecutive information systems,EIS)的概念開始慢慢成形。所謂高階主管資訊系統就是主管可以用最簡便方式儲存所需的資訊需求,並且依據個人喜好來作格式的修訂。最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術在組織應用上有突破性的發展。現今的系統涵蓋可被執行並使用在系統內部的智慧型軟體代理人,利用這項聰明的技術協助使用者設想利益,且系統可以即時針對其需求作出修正。此外,還有很多種類的應用程式藉由人工智慧系統來取代人力,讓知識工作者可以減少複雜工作的負擔。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 ES)和其他以知識為基礎的系統(knowledge-based systems)為資訊系統創造出新的角色。今日的專家系統還可以在某些領域擔任顧問的角色,進一步提供專業建議。

從1980年代至1990年代,資訊系統再一次的衍生出新角色,稱為策略性資訊系統(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SIS)。策略性資訊系統的概念是希望透過資訊系統來結合組織的流程、產品和服務,以幫助公司在全球化市場中獲得優勢地位。

在1990年代中後期,企業資源規劃(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系統有突破性的發展。這是一套以特定企業所設置的策略性資訊系統,整合公司內部所有的工作,包括規劃、製造、銷售、資源管理、顧客關係、存貨控制、訂單追蹤、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和行銷——幾乎是企業的所有功能。企業資源規劃的主要優勢是使用者利用普通的介面進行以電腦為基礎的重複性組織作業,並且緊密結合資料分享,提供有用的資料以幫助制定策略。

2000年之後,資訊系統開始扮演一個重要角色: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BI)。商業智慧可以說是企業裡軟體應用的泛稱,只要是用來蒐集並且分析資料作為幫助企業進行決策,這些我們都可以稱之商業智慧。透過商業智慧,企業主管可以透過適當的介面取得足以影響企業與其競爭態勢的內外部關鍵資訊。

資訊系統的種類

資訊系統的種類可以依照定義區分。若從公司主管階層角度去看資訊系統種類可以分為營運與管理兩大類。

營運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提供企業營運所需要的資料,並能進一度的處理營運後所產生的資料。這樣的系統可以產生供內外部使用的資訊。它存在的目的是希望能夠讓企業更有效率地處理各項交易,並且控管整個組織流程、協助整個團隊的協同作業,以及定期更新公司的資料庫。交易處理系統(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就是營運管理系統。透過本系統可以記錄並且處理商業交易的資料。交易處理系統的基本作業模式包含兩種:一種是批次處理(batch processing),意指交易資料在產生時會先被儲存,等到固定時間再一次處理;另一種則是即時處理(real-time processing)或稱為線上處理(on-line processing),意指交易發生之後,資料就會立即被處理。例如,零售商店常見的銷售(point-of-sale,POS)系統,就是透過收銀機來摘取銷售資料,再傳送給區域電腦中心後立即彙整處理(即時),或是等到晚上再一起處理(批次)。流程控制系統(process control systems)則用來管理作業程序。化學工廠可以藉由電子感測器來監控化學藥品生產程序,並針對流程所需隨時調整。

管理支援系統

管理支援系統則是可以幫助企業進行內部的組織溝通管理。企業協同合作系統(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systems)則可以透過資訊系統幫助企業內溝通與生產。如:電子郵件就是企業內正式溝通的重要工具,透過電子郵件可以幫助成員之間了解狀況,並可以保留電子郵件的訊息作為做事的依據。專家系統(expert systems,ES)可以針對瑣碎的營運事務提供專家等級的建議,例如:設備檢測與貸款投資組合管理的決策應用等。知識管理系統(knowledge management systems,KMS)則是一個以知識為基礎的資訊系統,可以支援企業中的知識創造、組織,並傳遞給全公司的員工與管理者。另外,也有橫跨營運與管理支援領域,是利用以支援企業功能運作的資訊系統,例如:會計系統,稱為企業的功能性系統(functional business systems)。而策略性資訊系統(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則是將資訊技術應用在公司的產品、服務或企業流程上,藉此幫助企業獲得競爭優勢。

小結:所以,關於系統區隔與階層你可以明白了。那你還可以舉些例子說明你看過哪些系統?此外,事實上,資訊系統並不是你想那樣的與你距離很遠,資訊系統可以很生活。現代社會,甚至於生活中隨處都會遇到資訊系統。跑個便利商店,就會看到POS系統,打開手機網路購物,也會遇到購物車(shopping cart)系統,後者,不就是一種POS系統? 

2.1什麼是系統?

Facebook Comments

發佈留言

Copy Protected by Chetan's WP-Copyprotect.